嗨!最近燃木遇到了幾個有趣的情境,想與大家分享這些對話,

對話一
我們先從一家知名的酒吧開始,
「我想要一杯酒,層次多一點,複雜度高,不要苦。」
吧台手苦惱地想了一想,回答:「沒有苦,不會複雜。」
對話二
接著,我遇到了一位長期研究葡萄酒的前輩,
他問了我一個有趣的問題:「你覺得喝咖啡和喝紅酒有著相同的層次嗎?」
我回答:「難道不是嗎?」
他告訴我:「當然不是!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認為咖啡的音樂家系列或天堂厭氧等口味有層次,
但若用紅酒的標準來評判,這些咖啡品項就只相當於『曾經打敗法國的美國酒』,僅在比較時稍顯出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它們並不令人感到有趣,缺乏層次感。」
這兩段對話啟發了我對咖啡的品味理解。
最近在網路上與人討論:「什麼樣的咖啡才能被稱作有層次感?」
對於一杯有層次的咖啡,大家通常都認為要有足夠的酸度、複雜的香氣和飽滿的甜感,否則會覺得平淡無奇。
但我總覺得有些奇怪,因為我曾嘗試過許多滿足這些條件的咖啡,卻仍感到缺乏「層次感」。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何處呢?

咖啡的層次與複雜度其實與「時間」有關!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咖啡處理方法,暫且不論它們的細微差異,
這些方法處理出的咖啡共有一個特點:「香氣極度穩定」。
它們能如實地展現處理者想要呈現的風味。
雖然這些豆子固然帶有酸質、甜感和香氣,
但對於燃木咖啡而言,它們卻難以被稱為複雜的原因是:「不隨著時間變化」。
過去,精品咖啡之所以有趣,不僅因為產地和處理方法多變,
同樣,也因為品質優良的豆子隨著溫度變化而呈現不同風味。
然而,這幾年來,似乎越來越少聽到這種說法。
喝咖啡的有趣之處已逐漸由「悠閒品味咖啡不同風味的體驗」,
轉向了「追求一瞬間被強烈香氣震撼的快感」。
藉由前輩的提問,我突然間有了領悟:複雜度其實是一個可以被客觀評分的標準。
苦味:咖啡的神秘之旅
關於苦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立場。
從咖啡剛端上桌時與酸味一同侵略味蕾,
到溫熱時與甜感交織融合在感知中營造出層層疊疊的味覺體驗,
再到冷卻時的回甘,這都是不同類型的苦味體驗。
「沒有苦味,不會有複雜度」
從味覺來看,這是再科學不過的。
而從生理學來看,酸味只是閾值的問題,只有一種質地,所以感覺上有很多種純屬香氣帶來的錯覺,
而甜味只有三四種;然而苦味在味覺上卻能產生二、三十種不同的感知,
更不用說加上香氣變化所帶來的多樣性了。
品味探索:透過「時間」追求複雜而有層次的風味
透過以上的探索,我們不妨開始重新思考咖啡的層次感。
在嚐遍各種咖啡後,或許我們會發現,這種感受不僅來自於酸度、香氣和甜感的強烈震撼,
更是「來自於隨著時間推移的風味變化」。
讓我們一同品味咖啡的魅力,感受時間流轉中帶來的不同咖啡風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