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烘焙的藝術:苦與甘的完美交融

在咖啡界裡,深烘焙一直以來都是個充滿著好奇的主題。
我們的店裡的深烘焙品項並不是為了取悅「不喝酸」的客人,而是以展現咖啡豆的獨特風味為使命。
最近,有些喜好淺烘焙的朋友詢問了我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明明知道咖啡會有苦味,還要故意烘焙得那麼深?」
今天,我們將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同探討深烘焙的神秘之處。

“為什麼明知會苦,還要深烘焙咖啡?”

這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兩個層面:「在咖啡中,為什麼苦被視為不好的味道?」以及「深烘焙的苦味與風味之間有什麼關聯?」

苦味的爭議:風味的多樣性

在咖啡文化中,苦味往往被認為是個負面特徵。但這樣的說法是否客觀合理呢?讓我們引用以下幾個經典例子:

  1. 葡萄酒:許多人喜歡果味豐富、甜美柔順的葡萄酒。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欣賞毛皮、礦石、高單寧等複雜味道,這些苦味變得與高品質相關聯。
  2. 威士忌:日本威士忌以其平衡和細緻而聞名,而這種平淡可能在一開始並不被人接受。
    然而,隨著價格和評分的上漲,這種威士忌被認為「典雅細緻」。

仔細觀察會發現,人對於味覺的喜好並非僅僅受制於生物學的因素。
事實上,味覺喜好是可以培養和改變的。
因此,「好的咖啡不會有苦味」或「好的深烘焙不會苦」的說法其實只是為了維護「什麼是好咖啡」的主流論述而產生的。
喜好某種味道是因為這些味道被定義為好,而非僅僅出於感官的先天偏好。

深烘焙:藝術的完美交融

深烘焙咖啡所展現的風味是如何與苦味交織在一起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秘密。
在過去,我們經常強調「好的深焙不會苦」,但現在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說明「深烘焙的確會帶來苦味,這是為了咖啡的層次與平衡。」
例如,燃木在練習煮法蘭絨咖啡時,選擇合適的咖啡豆對於成就美味的咖啡至關重要。但事實上,坊間很多自家烘焙的店家不會預設讓深烘焙的咖啡豆在1:12~15的粉水比例下能有不錯的層次感和不苦的風味,因此咖啡豆並不會歷經長時間的烘焙分解酸性物質,好讓些許的酸味平衡掉苦味。但在高濃度的法蘭絨萃取法下,這杯咖啡就會變得「巨酸又苦」,完全感受不到甜味。

因此,深烘焙的咖啡也不是只有苦味,事實上,它還蘊含著獨特的甘甜味。深烘焙的重點不僅僅在於品嚐到深烘焙呈現的甘甜,同時也在於苦味和甘甜的巧妙融合,為咖啡帶來平衡和層次感。苦與酸是咖啡中的兩大重要味覺元素,它們在深烘焙中共同交融,創造出咖啡愛好者獨樹一幟的風味饗宴。

味覺的探索之旅

我們在咖啡的味覺探索之旅中,深烘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咖啡藝術的表現,是苦與甘的完美交融。不同的味道給予我們不同的感受和體驗,讓我們對於咖啡的味道有更多的了解與發現。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深烘焙的神秘風味吧!無論是深愛酸香清爽的淺烘焙,還是喜歡苦甜醇厚的深烘焙,咖啡的味覺之旅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品味。讓我們一同喝一杯香醇的深烘焙咖啡,感受其中苦與甘的交融,享受咖啡的多樣風味帶來的無盡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