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一把好的手沖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市面上的手沖壺琳瑯滿目,但是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手沖壺,又不花費太多冤枉錢呢?
今天,我們就來剖析手沖壺的重點構造:「壺嘴、壺頸、擋水片和握把」
透過這些構造的小細節幫助你選擇心目中的手沖壺、成為自己的咖啡沖煮達人吧!

壺嘴

壺嘴是我們評斷一把手沖壺的首要條件,因為不同的壺嘴類型對於水流的影響是不同的。
「細口平嘴」、「寬口平嘴」、「細口尖嘴」和「寬口尖嘴」等不同類型,它們分別有著獨特的特點。
【細口壺 vs. 寬口壺】
「細口壺」會限制最大出水量,不太容易出現「注水時的水量過多」的現象,適合新手使用。
且細口壺的水柱變化範圍較小,水流的穩定性較高。
而「寬口壺」則對於新手難度就比較高一點,因為寬口壺水柱的變化範圍較大,
對於咖啡玩家來說,熟練後可以運用水柱大小變化出不同的沖煮法,
在沖煮時有「輕柔的翻攪咖啡粉」的這個需求時,寬口壺比較適合喔!
【平嘴 vs. 尖嘴】
平嘴和尖嘴的差異在於「水注的導引性」。
「平嘴」出水時沒有壺口的導流設計,所以出水時容易形成拋物線。
對於新手要準確知道注水位置及控制出水穩定度是需要時間練習的。
而「尖嘴」則有各種導流設計,帶來不同的效果,控制水流相對於平口較容易。
壺頸:鶴頸 vs. 細頸

壺頸的設計常見的有「鶴頸」和「細頸」。
值得注意的是「鶴頸」的設計會使得水流由壺頸到壺口的過程中,
由於截面積變小而增加出水壓力,適合翻攪粉層和點滴貫通粉層。
但鶴頸壺較容易受手部擺動影響,對水流的控制要求較高。相比之下,細頸壺則相對較穩定。
擋水片

大部分的鶴嘴壺壺身與壺頸連結處會有「擋水片」。
擋水片的作用是減低注水過程中,壺頸到壺嘴的壓力不要過大以及控制壺內的液面由於晃動的關係而影響到出水強度。
但若需要足夠的水注壓力去貫穿粉層,擋水片可能就不是必要的選項了。
握把

最後是握把,握把的設計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購買手沖壺時,請試著握握看握把,確定它握起來順手並且最好具有隔熱設計。
合適的握把設計可以更好地掌握壺身重心,進而穩定地控制沖煮過程。
選擇適合的手沖壺
實際上,挑選手沖壺主要取決於「沖煮手法」。
如果還不確定自己的需求,建議可以從自己覺得順手的壺開始使用,即使不是細口壺也沒有關係喔!
因為以燃木的經驗,通常只需要一、兩個禮拜的練習時間,新手也可以駕馭鶴嘴寬口的手沖壺。
由於鶴嘴壺適用於多種沖煮手法,也更顯得專業,或許從鶴嘴壺入門作為沖煮手法控制的基準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親身感受咖啡的魅力
最後,如果還是無法下定決心要購買哪一隻手沖壺作為自己入坑咖啡的起點,
我們建議你可以透過網路多加比較、或者去不同咖啡店看看不同手沖壺,親身感受器具的差異。
選擇一把適合自己的手沖壺,讓你的咖啡沖煮過程更加順暢!現在就開始挑選你入坑咖啡的手沖壺,沖煮出令人驚艷的咖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