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泡沫的不同想像,為咖啡口感帶來的意外效果!

一提到咖啡中的泡沫,大家的腦海中是否浮現出義式濃縮上的那層令人印象深刻的「Crema」?
然而,Crema被普遍認為是咖啡香氣和口感的關鍵。
那是否這就代表了泡沫的全部特性嗎?
今天,我們就理解這個神奇的泡沫吧!

旦部幸博,知名日本咖啡部落客,透露泡沫的秘密

「在我的經驗當中,除去了泡沫的ESPRESSO,可以很大幅度的降低令人不悅的味道。」
以上是日本知名咖啡部落格「百珈苑」的撰寫人-旦部幸博指出的觀點。
旦部幸博,還與咖啡之神田口護攜手合作撰寫咖啡界的聖經──「田口護的咖啡方程式」。
咖啡界的大前輩都表示如此,我們過去對泡沫的理解是否存在誤解呢?
為此,燃木特地翻閱了「百珈苑」的文章,並使用ESPRESSO先進行了實驗,以驗證旦部先生的看法。

結果,以ESPRESSO為例,「Crema是香氣的主要來源」。
這句話單獨看是正確的。
然而,當我們去除ESPRESSO中的Crema時,香氣及衝擊力沒有正常的ESPRESSO來得明顯。
但在入口的順滑度上確實有顯著的提升,口中的感覺更清新,
不帶有一般ESPRESSO入口時的強烈刺苦感和雜味。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日本人對於味覺中的「刺激感」和「雜澀味」非常敏感。
他們關注的是咖啡喝進嘴裡的「味道」,而非鼻子靠近時的「香氣」。

雖然具有蜂窩結構的Crema泡沫能保留許多萃取過程中易散失的香氣,
但Crema泡沫的特性反而對於日本人的味覺偏好並未有顯著的加分。
經由旦部先生的分析,Crema中含有高濃度的阿魏酸、咖啡酸和綠原酸等物質,
這些都是會在感官上帶來強烈澀感的物質。

燃木實驗:揭開咖啡泡沫的神秘面紗

那麼,如果將這個情況帶回到手沖咖啡,會得出相同的結果嗎?
為了驗證這一看法,我們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步驟詳盡如下:

– 粉水比:使用20g深焙咖啡豆,總共萃取300毫升的咖啡液
– 沖煮條件:使用V60沖煮。水溫88度攝氏
– 沖煮方法:一開始不悶蒸,分五次倒水,每次60毫升,倒水中間間隔40秒。沖煮完成之後,分成兩杯。

其中一杯以手動奶泡罐打出泡沫後予以刮除,另外一杯沖煮後不動,兩杯放涼至同一溫度後飲用。

實驗結果:咖啡中泡沫的秘密與口感平衡

結果顯示:沖煮後不動的那杯咖啡,焦糖香氣充足,
味道相對複雜,認真體會的話有些許雜味和澀味,是杯醇厚複雜的深焙咖啡。

而去除泡沫的那杯咖啡,甜味清澈而直爽,層次感更明確 ,
「澀味」和「雜味」也消失了!雖然咖啡香氣減少很多,但「味道」卻更加明顯。
另外,我們待刮除的泡沫消退回咖啡液的狀態後飲用,「雜澀味」難以接受,香氣也保留不多。

咖啡中的泡沫:平衡香氣與口感的藝術

其實,在咖啡沖煮的過程中,如果特意將擾動咖啡粉生成的泡沫留在濾杯中,
而不讓其流入杯中,也會得到如上述相似的效果,比如拉高水位的KONO手法。

然而,在品評咖啡時,「香氣」仍然是重要的一環。
因此,該如何在泡沫的口感和香氣間取得平衡,仍需要大量練習和摸索。

總之,泡沫在咖啡世界中不僅僅是香氣和口感的來源,更是一個需要平衡的關鍵。
無論是在深刻的香氣還是絲滑的口感之間,泡沫都在咖啡的世界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無論是咖啡愛好者還是剛接觸咖啡體驗的人,對泡沫的探索都將豐富你的咖啡口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