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味指南:黑咖啡中的「甜」味之謎

咖啡界最具盛名的賽事,世界咖啡師大賽,本屆冠軍南韓選手Jeon,
以他對醣類的巧妙理解,贏得了極高的讚譽,
並開啟了大家一窺醣類在咖啡中的奧秘。

然而, 醣類在咖啡中的角色並不僅僅是一場短暫的比賽能夠完全展示的,就一起來探討吧!


咖啡真的會甜嗎?

在咖啡的風味中,甜味堪稱其中最神秘的一種。
咖啡中已知具有甜度的糖類共有七種,
包括「蔗糖、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甲基戊糖和木糖」。
然而,咖啡中的甜味一直以來都是食品科學中的謎團,
因為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為何咖啡在口中會帶來甜味的感受。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咖啡中含有甜度的糖類,不是會讓咖啡變得甜?」
然而,咖啡中確實有糖類。但是人類對於甜味的感知閾值平均為0.938%,
以蔗糖為例,這意味著在一杯240克的咖啡中,至少需要2.2512克的蔗糖才能引發「甜」的感覺。
然而,精品阿拉比卡咖啡中,七種糖類的總含量不足60毫克,且除了葡萄糖和蔗糖,其甜度也不及同量蔗糖的一半。

咖啡喝起來應該不甜呀?

這就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咖啡喝起來應該不甜!」。
然而,若我們更近一步觀察南韓選手Jeon比賽的過程,
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咖啡中的甜味主要來自於牛奶及額外工序的製造,而非透過沖煮咖啡萃取的糖類。
因此,在不含太多糖類的咖啡中,卻能喝到甜味,這真是令人深思的謎團呀!

神奇的感官交互作用:嗅覺對味覺的影響

在這個謎團當中,目前燃木認為比較合理的假說,是「感官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嗅覺會影響味覺。
舉例來說,使用玻璃杯品嚐濃縮咖啡可能比陶瓷杯少了苦澀感,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因為感官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樣地,在品嚐淺烘焙咖啡時,我們更容易捕捉到水果的甜香氣息,這種感覺讓我們覺得咖啡是甜的。

而隨著咖啡烘焙程度更深,咖啡豆中可能會產生更多類似於香草精的甜香物質,同時油脂融合程度更好。
於是在更豐富的口感和更強烈的「甜香物質」帶領下,引導了感官,去感受深焙咖啡是如此甘甜。

揭開咖啡甜味之謎:嗅覺感受大於味覺感受

因此,對於我們沖煮咖啡時,關鍵並不在於如何「萃取糖分」,
更應著眼於如何「展現甜香」和「保持口感」,這會令人更容易感受到「甜味」。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單純提高萃取率,或是提高萃取率的同時,把後段的風味物質萃取出來。
讓咖啡中能夠平衡有機酸的物質完整地被萃取出來,達到平衡及甘甜風味。
因此,喝咖啡時所感受到的「甜味」實際上可能更多來自於「嗅覺」,而非僅僅是味覺的體驗。
下一次喝咖啡的時候,不妨多觀察看看,「聞」到的甜多還是「喝」到的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