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細粉的沖煮寶典 (一)─ 「篩去細粉」理由大公開!

在先前的文章 推翻「細粉」的刻板印象:風味層次的秘密武器 中,
我們提及了細粉是造成過度萃取的元兇,
卻同時也是為咖啡風味帶來層次的秘密武器。
那實際沖煮時,到底要不要去除細粉?
若要使用手法調整,又該怎麼調整呢?
這裡,我們就深入探討「篩去細粉」的兩大理由吧!

Matt Perger的冠軍手法:篩去細粉、高強度、高萃取率

以手沖咖啡冠軍Matt Perger為例,為什麼Matt Perger的沖煮手法中會盡可能的去除細粉呢?
因為他採用的是一種高強度的萃取方式,稱為「細粉攪拌法」。

Matt Perger的手沖影片中,
咖啡粉的顆粒是用義式研磨機偏粗的顆粒進行萃取,
但在一般磨豆機的研磨粗細大概會介於1~2之間,算是很細的研磨程度。
影片中雖未提及水溫,但Matt Perger當初使用了95度的熱水,再加上強力擾動,
使得咖啡的萃取率高達23%。
而這種萃取方式的關鍵就在於「過濾細粉」,
否則細粉的萃取率可能會過高,導致咖啡中充滿雜味和澀味等令人不喜愛的風味。

在上述這種「高水溫、長時間、強力攪拌、細顆粒、高粉水比」的高強度的萃取環境中,
能讓咖啡粉釋放出更多的風味物質,也就同時提高咖啡的萃取率。

所以,當您想將一杯咖啡的風味發揮至極致,
不管選擇使用高水溫、長時間、強力攪拌、細顆粒等方法,
「過濾細粉」絕對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做法。

健康因素:細粉釋出的油脂帶來變質、變味

另一個過濾細粉的理由是為了避免咖啡的變質和變味。
大家是否曾思考過為什麼咖啡會變味呢?
除了味蕾對風味在不同溫度下的感知差異外,
咖啡在冷卻後也會發生變質。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油脂」。(延伸閱讀:揭秘咖啡變質:冷卻後的咖啡風味變化大解析 )

「細粉」實際上是釋放油脂最快又最多的。
咖啡液中的油脂氧化和變質,
正是咖啡液在一段時間後變得混濁且帶有發酵和木質味的主因。
篩去細粉,可以有效減少油脂的釋出,進而延長咖啡的保存期限。
如果較為忙碌的咖啡愛好者,早上沖泡的咖啡需要慢慢品飲到下午,
「過濾細粉」會是一個對健康及咖啡的風味有益的方法。

結論

總結來說,細粉在咖啡沖煮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是若是為了健康考量及長時間品飲咖啡的愛好者,「篩去細粉」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法。
另外,雖篩去細粉會使咖啡風味變得較為平淡,
但卻能夠透過篩去細粉、高強度、高萃取率的方法,挑戰咖啡風味的極限。
探索咖啡的世界的旅途中,本會發現各種不同的手沖咖啡技巧,讓我們以開闊的心體驗咖啡的豐富風味。